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
“银发族如何应对数字生活”系列报道之四:请把“长辈模式”做深做实做到位

时间:2022-06-03 来源:互联网 责任编辑:洛阳热线
“出门不用带钱包,购物支付扫一扫;就诊网上先预约,然后咱再挂个号……乐享数字新生活,咱也学会新技巧。”这是洛龙区61岁的王桂菊编发在家庭微信群里的顺口溜,几句话就勾勒出数字生活给她带来的便利。 “出门不用带钱包,购物支付扫一扫;就诊网上先预约

  “出门不用带钱包,购物支付扫一扫;就诊网上先预约,然后咱再挂个号……乐享数字新生活,咱也学会新技巧。”这是洛龙区61岁的王桂菊编发在家庭微信群里的顺口溜,几句话就勾勒出数字生活给她带来的便利。

  的确,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像她一样开始了解、学习移动互联新技巧,享受数字生活的美好。不过,我们在欣喜之余,更要看到“数字鸿沟”依旧存在,亟待弥合。

  政策方向:切实提高老年人运用数字技能水平

  《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报告(2022年)》显示,中国目前已进入数字化和老龄化交叠的时期,老年人作为不容忽视的网络用户群体,满足其日益增长的信息使用和公共服务需求,变得愈加重要而紧迫。

  “老人积极融入数字时代,不仅是保障其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,也是提升其自理能力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。此外,市场和企业助力老人消除数字生活中的壁垒,还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,促进相关产业发展。因此,无论对老人自身,还是对于社会,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都是势在必行的。”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刘玉来说,近年,从国家到地方,都高度重视“数字鸿沟”问题,有关部门相继印发了《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》《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》等文件,我市也在《洛阳市“十四五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》等多份政策文件中明确,要积极进行适老化改造,并通过多种形式、多种途径、多种活动,切实提高老年人运用数字技能水平。

  调查:老人在数字生活场景中能否应对自如

  镜头一 转账、缴费

  “我想下载个手机银行。”

  “孙阿姨,您等它下载完,告诉我,我帮您安装,再帮您切换到‘关爱版’,教您如何用。”

  “以前,我不敢用手机银行,因为字体小,看不清,生怕转账的时候输错账号。”孙女士说,现在手机银行的“关爱版”和以前大不一样,这大大提升了“银发族”在金融生活中的获得感和体验感。

  走进工行、建行、交行、中原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我市的营业网点,发现各网点大厅内不仅设有老人专属爱心座椅,还准备有老花镜等物品。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也推出了“长辈版”“关爱版”“大字版”等版本。

  镜头二 就诊、挂号

  “让我看看,你是咋整的?”

  在洛龙区牡丹大道一处游园内,刚练完八段锦的老人们将王女士围在中间,走近,才知道王女士正向姐妹们介绍如何在线上预约挂号。

  “你们看,打开微信,搜索‘健康洛阳’公众号并关注,点击‘服务’,再点‘就诊服务’,进行身份认证后,就可以选择医院预约挂号了。”王女士说,这是她去年给女儿带孩子时学会的。

  了解到,为了方便老年人日常就医,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11月出台了《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》,其中明确指出,如老年人不会线上预约挂号,医疗机构、相关企业应提供电话、现场预约等多种挂号方式。

  镜头三 用着不错,但不好找

  “大一点儿就是不一样,看得清楚。”在采访中,向一些老人演示了微信、淘宝、美篇、抖音、喜马拉雅等手机应用软件的“关怀模式”,他们均表示,大号的字体、颜色对比鲜明的图标,大大增加了识别度,让他们在使用相应功能时看得清楚、找得方便,但如果没人教真不知道从哪儿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