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治则百姓稳,百姓稳则乡村兴。
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、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?洛阳市的经验是:全域建设乡里中心。
“乡里中心”的称谓,始于洛阳。
洛阳乡里中心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,按照“为民、惠民、便民”理念,坚持政府统筹、居民互助、社会多元主体共建,打造集政务服务、教育培训、养老托育、文化体育、卫生保健、便民商务、产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“一站式”生活服务圈,实现事有所办、老有所养、幼有所育、病有所医、食有所安、居有所乐,为民服务不留死角。
“需求导向,市场运营,群众参与,数字赋能。”省委常委、洛阳市委书记江凌说,乡里中心为方便群众、服务群众而建,要打造成群众愿来、想来、常来的服务中心、活动中心、交流中心。
截至目前,洛阳全市2823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,已建成乡里中心1970个,到2024年,全市行政村、涉农社区将全部建成乡里中心。
面对面办事,为民惠民便民
今年春天,普惠金融服务站进驻嵩县闫庄镇店上村乡里中心。
“以前我们想办个银行业务,得到10里外的镇上银行办,去一次两次还办不成;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了,银行的工作人员还上门服务。”村民李建西说。
目前,嵩县已建成31个普惠金融服务站,覆盖120个行政村。村民“足不出村”,就可以办理2000元以下的存取款和交水电费、医保、社保等业务,农村金融服务触手可及。
在洛阳乡里中心便民服务清单上,村“两委”的代办事项就有36个,都是跟村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“小事”,办事背后体现的是乡里中心建设“服务最大化”的理念。
为实现“服务最大化”,洛阳在建设乡里中心时,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,通过“办公最小化”,缩小办公区域,为增值服务让出空间。
偃师区盘活闲置房屋、整合文化广场和老村部等场地,让用于服务群众的功能区总面积占比超过90%。孟津区腾退村干部办公用房1024间15400余平方米,最大限度扩大群众服务区域。
乡里中心的“中心”是村民,目的是为民、惠民、便民。在乡里中心,村干部从过去的“当官的”和“管理人”变成了“服务员”和“代办员”,从被“求着办事”到“主动找事”,事事有回应、件件必办妥。
结果是:民心聚拢在了乡里中心。
市场化运营,做优“一站式”生活圈
在洛阳乡里中心,理发室、照相馆、卫生室、便民超市、电商物流点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、托幼中心、百姓大食堂、技能培训都是标配。
标配是标配,在实际建设运营中,洛阳坚持运营前置,以市场化思维推动乡里中心建设,各地各村的服务因需而建,千手千眼。
洛宁县探索“公建民营”“场所换服务”运营模式,引入洛阳恩济、南京中皓等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,吸引国文教育等专业培训机构发展研学经济。
宜阳县锦屏镇亚威锦德园乡里中心,探索运用“政府投资建设+市场化运营”模式,“利民厨房”“便民超市”合理降低商品价格,为辖区老人提供低价助餐服务,形成商业自我造血、商业反哺公益的良性发展模式。
洛龙区安乐街道赵村乡里中心引入医疗机构建立“医养一体化”模式运行的日间照料中心,餐厅、理疗室、助浴区、影音室应有尽有。
洛宁县中高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交100元,村集体补贴100元,就可以在日间照料中心解决每日三餐和使用娱乐设施。
县、乡、村的大胆创新,运营前置的市场化运作,彻底打破了“政府一抓、一哄而上,政府一放、回归原样”的怪圈。
乡村治则百姓稳,百姓稳则乡村兴。 乡村治则百姓稳,百姓稳则...[详细]